編鍾_編鍾的读音_編鍾的意思
編鍾的读音 編鍾的意思
编钟 (古代乐器)中国古代大型打击乐器,编钟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引在木架上悬挂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铜钟,由古代侍女用小木槌敲打奏乐。 “曾侯乙编钟”,为战国早期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成功发掘。这套编钟的钟架高大,由长短不同的两堵立面垂直相交,呈曲尺形7根彩绘木梁两端以蟠龙纹铜套加固,由6个佩剑武士形铜柱和8根圆柱承托,构成上、中、下三层。钟架及挂钩(含可以拆装的构件)达246个。短架(左)长335、高273、长架(中、右)长748、高265厘米编钟是古代打击乐器,也是象征拥有者权位的礼器。主要流行于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
“編鍾”的读音
【拼音读音】
[biān zhōng]
【汉字注音】
【简繁字形】
编钟
【是否常用】
否
“編鍾”的意思
基本解释
编钟 biānzhōng
[serial bells] 中国古代祭祀、宴享用的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乐钟
辞典解释
编钟biān zhōngㄅㄧㄢ ㄓㄨㄥ乐器名。十六钟同悬,分为两层,其形制随音阶的高低而不同,音愈高者,钟形愈小;音愈低者,钟形愈大。西元一九七八年在湖北省随县曾出土一套曾侯乙编钟,是目前世界上所发现最庞大的乐器,共有六十五个钟,横跨五个八度音阶,甚至每座钟可发出二个完全不同的音阶,是中国古代祭祀典礼上重要的乐器。
网络解释
编钟 (古代乐器)
中国古代大型打击乐器,编钟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引在木架上悬挂一组音调高低不同的铜钟,由古代侍女用小木槌敲打奏乐。 “曾侯乙编钟”,为战国早期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成功发掘。这套编钟的钟架高大,由长短不同的两堵立面垂直相交,呈曲尺形7根彩绘木梁两端以蟠龙纹铜套加固,由6个佩剑武士形铜柱和8根圆柱承托,构成上、中、下三层。钟架及挂钩(含可以拆装的构件)达246个。短架(左)长335、高273、长架(中、右)长748、高265厘米编钟是古代打击乐器,也是象征拥有者权位的礼器。主要流行于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編鍾”的单字解释
【編】:同“编”。
編字的详细解释
【鍾】:同“钟”。
鍾字的详细解释
“編鍾”的相关词语
選編 (xuǎn biān)斷編殘簡 (duàn biān cán jiǎn)彙編 (huì biān)斷簡殘編 (duàn jiǎn cán biān)擴編 (kuò biān)簡編 (jiǎn biān)編輯人 (biān jí rén)齊編 (qí biān)總編 (zǒng biān)閒編 (xián biān)鴻編 (hóng biān)龍編 (lóng biān)編練 (biān liàn)編擬 (biān nǐ)黃石編 (huáng shí biān)編導 (biān dǎo)編結 (biān jié)編劇 (biān jù)銀編 (yín biān)編輯設計 (biān jí shè jì)
龍鍾 (lóng zhōng)萬鍾 (wàn zhōng)鍾巖 (zhōng yán)鍾鎛 (zhōng bó)五鼎萬鍾 (wǔ dǐng wàn zhōng)鍾鳴漏盡 (zhōng míng lòu jìn)黃鍾瓦缶 (huáng zhōng wǎ fǒu)瑤鍾 (yáo zhōng)百一鍾 (bǎi yī zhōng)鍾帶 (zhōng dài)圜鍾 (huán zhōng)頌鍾 (sòng zhōng)鍾慶 (zhōng qìng)棧鍾 (zhàn zhōng)鍾馗 (zhōng kuí)編鍾 (biān zhōng)鍾子期 (zhōng zǐ qī)無常鍾 (wú cháng zhōng)鍾皷 (zhōng gǔ)鍾禍 (zhōng h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