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_辛弃疾的读音_辛弃疾的意思
辛弃疾的读音 辛弃疾的意思
辛弃疾 (南宋将领、词人)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辛弃疾”的读音
【拼音读音】
[xīn qì jí]
【汉字注音】
ㄒㄧㄣ ㄑㄧˋ ㄐㄧˊ
【简繁字形】
辛棄疾
【是否常用】
是
“辛弃疾”的意思
基本解释
辛弃疾 Xīn Q&ìj&í
[Xin Qiji] (1140&—1207) 南宋著名词人,号稼轩,少年参加抗金义军,后率军归宋,先后任大理寺少卿及湖南、江西、福建、湖北、浙东安抚使等职,后去职闲居江西上饶一带,善作词,抒发其渴望复国统一的壮志,抨击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投降妥协行经,著有《稼轩长短句》
辞典解释
辛弃疾xīn qì jíㄒㄧㄣ ㄑㄧˋ ㄐㄧˊ人名。(西元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生时北方已陷于金。后归宋,治军有声,官至龙图阁待制。作品以豪放著称,具有爱国情操,且融会了经、史、子、集,创造出多种的风格。著有《稼轩词》。
网络解释
辛弃疾 (南宋将领、词人)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辛弃疾”的单字解释
【辛】:1.辣:辛辣。2.辛苦:辛勤。艰辛。3.痛苦:辛酸。4.天干的第八位。现常用来表示顺序的第八。
辛字的详细解释
【弃】:1.放弃;扔掉:抛弃。舍弃。遗弃。弃权。弃之可惜。2.姓。
弃字的详细解释
【疾】:1.病:疾病。2.痛苦;疼痛:关心群众的疾苦。痛心疾首。3.痛恨:疾恶如仇。4.快;迅速;猛烈:疾走。疾风。
疾字的详细解释
“辛弃疾”的相关词语
辛苦艰辛辛勤辛亥革命辛酸辛劳千辛万苦辛辣含辛茹苦茹苦含辛備嘗辛苦辛夷辛未辛巳辛弃疾辛亥酸辛露申辛夷备尝辛苦悲辛
放弃抛弃废弃摒弃遗弃舍弃丢弃弃权嫌弃唾弃扬弃摈弃背弃自暴自弃前功尽弃弃置弃婴鄙弃厌弃弃官
疾病残疾人残疾疾苦疟疾疾驰痼疾痛心疾首痢疾积劳成疾疾走疾呼顽疾疾驶迅疾疾步疾风疾速讳疾忌医眼疾手快
“辛弃疾”造句
辛弃疾后来过着含饴弄孙的生活。
辛弃疾单枪匹马冲入敌营,长枪挥舞,如入无人之境。
辛弃疾有句话,“事无两样,心有别。”外在的失去后获得都不构成*最本质的惩罚或者奖赏,人面i对的最大困难啊始终是自己。有时候是一根羽毛落下来就不行了,有时候泰山压下来都没问题。
由于南宋王朝当权者软弱无能,辛弃疾自感无力回天而忧愤成疾。
辛弃疾无非是以廉颇自喻,老虽老矣,建功立业之心尚存,渴望拼搏之念不息,此词是辛弃疾卒前两年而作,流露出老当益壮的战斗意志,一句凭谁问,将这种意志推向极致。
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有过金戈铁马的经历。
星期天,坐在自修室里,喝水,吃豆,读李清照、辛弃疾词,别是一番滋味。我在江阴南菁中学读过两年,星期天多半是这样消磨过去的。汪曾祺
杜甫和辛弃疾是典型的忧世作家,他们的诗词创作,给悲剧精神注入了更加凝重的内涵,成为中国古典文学悲剧精神的新高峰。
应该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像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梁衡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新凉好个秋。辛弃疾
* 辛弃疾的读音是:xīn qì jí,辛弃疾的意思:辛弃疾 (南宋将领、词人)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